我要买保健食品,我要买保健食品英语

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我要买保健食品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我要买保健食品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营养补品一般去哪里买?
1. 医院、药店:医院和药店通常会销售一些常用的营养补品,如维生素、矿物质等。购买时可以咨询医生或药师的建议。
2. 保健品专卖店:市面上也有很多保健品专门店,这类店铺销售各种类型的营养补品和保健品。但需要注意的是,由于这类店铺经营范围广泛,消费者需要对产品进行详细了解和比较,以避免被不必要的宣传误导。
3. 网络购物平台:现在很多人喜欢通过网络购买商品,因为价格比较便宜,选择也更多。在网上购买时需要注意选择正规的商家,查看商品描述和评价等信息。
4. 直销公司:一些直销公司也销售营养补品和保健品。如果选择通过直销方式购买,需要认真了解公司背景和产品成分,避免被误导或者受到欺诈。
我爸妈身体都没有生病,精神也很好,要买那些保健品吗?
中医治病的核心是治未病,也就是防病。西方医学也提出了健康管理链,也就是:预防、保健、诊断、治疗、康复。
目前你父母就是处于前两个阶段,预防和保健。
保健、预防医学侧重于健康保健锻炼、合理营养,如流行病学、卫生学、环境保护、安全保护等。***用社会措施、宣传教育与医学卫生方面等对疾病的预防、提高体质,也包括残疾的预防,减少各种病、伤、残的发生。
我的姑姑今年八十四岁,身体也很好,但忽视了缺钙、骨质疏松这些看似并不重要的预防,两次摔跤,两侧股骨颈摔断。做了两次手术,从而引发其他的并发症,生存质量堪忧。
营养品重要不重要,结论是重要的,建议关注特殊医学食品,合理营养是必要的,但不是随便吃保健品。特殊医学食品并不等同保健品。
爸妈要买保健品,应该怎样选择?
其实正常人合理饮食以外不需要所谓保健品,特别是中国的保健品市场***大空比较严重。虚构效果操作概念,全部是忽悠。
建议按照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中国人民膳食指南注意平衡营养,顾及个人情况,合理选择营养补充食品。
买保健品前,看清楚含量
一、看懂成分含量,明智决择
在食安风暴连环爆情况下,民众在购买保健食品时,必须特别谨慎,尤其在目前自有品牌崛起的世代,「看懂」成分标示变成一门绝学。举个鲜明的例子,市售护眼产品的剂量标下,常隐藏着不为人知的小秘密,如下图主要成分标示,各成分萃取物都有标示含量,但却未标明「浓度」。例如预防黄斑部病变的叶黄素,大多萃取自金盏花,但如果成分仅标明金盏花萃取物30毫克,根本就不知道真正含有的叶黄素含量多寡。改善眼睛干涩及增加叶黄素吸收的鱼油,如果仅标示鱼油200毫克,也无法判断实际Omega-3含量。再者,现在许多厂商提供花青素对于疲劳的改善,纷纷推出富含山桑子或黑醋栗的顾眼产品,但往往未标明花青素浓度,这更让消费者盲然了,到底怎么判断产品是否适合自己。
所以微笑药师建议民众,在审视保健食品时,不仅要看成分及含量外,更要看「有效成分浓度」。举下图为例,明显的标示应该为山桑子萃取物30毫克(花青素含量XX毫克,或者花青素25%等)、金盏花萃取物(含叶黄素XX毫克,或叶黄素20 %),鱼油200毫克(Omega-3含量60毫克,或Omega-3含量30%),这样民众才能判断出保健产品可能带来的保健潜力。
二、成分含量愈多,含量势必愈少
不少民众挑选保健产品时,总希望成分种类愈多愈好。事实上,「如果一个产品的成分种类愈多,相对的,各种成分的含量就铁定愈少!!!」为[_a***_]呢?例个简单的例子,如果拿一般胶囊可以添填1000毫克的物质(通常有特定比例必须添加赋型剂),如果该产品仅含三种成分,那扣除赋型剂,若成分均分,可能每种成分各300毫克。但倘若该配方共含10种成分,是不是一定有的成分多,有的少,甚至变成「样样通,样样松」的笑话。
所以微笑建议民众,不是成分种类愈多愈好,配方有符合自我需求即可,并仔细审视自己需要的保健成分含量是否足量。
三、确定产品成分,符合自我需求
这个问题或许看似愚蠢,怎么可能有人不懂自己需求,但真的就天天上演!大多原因在于「广告及媒体的置入行销观念」或以讹传讹的错误观念,例如「UC-II补充流失的关节液」、「酵素帮助排便」、「躺着也能瘦的减肥法」。另一个常见的原因是,「不了解自我身体的警讯」,例如不少民众有夜间抽筋的困扰,于是纷纷到药局购买钙片服用,但事实上身体会抽筋并一定是缺乏电质,也可能是电解质失衡或血液循环不佳或过度疲劳所致。所以购买保健食品前,请先咨询值得信赖的专业人员,才不会演变至赔了夫人又折兵的窘境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我要买保健食品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我要买保健食品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
[免责声明]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联系邮箱:83115484@qq.com,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,保证您的权利。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llpbw.com/post/73100.html